
期刊简介
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如何避免在论文结论中使用比喻手法时出现不恰当或错误的情况?
时间:2024-12-04 15:36:10
深入理解研究内容
精准把握核心要点:在使用比喻之前,必须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透彻的理解。明确研究的关键内容、主要发现以及最重要的贡献。例如,如果研究是关于一种新的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那么就要清楚药物的作用机制、疗效的具体体现(如治愈率提升、症状缓解程度等)。只有这样,才能选择能够精准反映这些核心要点的比喻。
避免误解和歪曲:防止因对比喻的不恰当运用而导致对研究内容的误解。不能为了追求形象生动而歪曲研究事实。熟悉学科背景和受众期望
遵循学科规范和习惯: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接受程度。在理工科领域,比喻通常需要更加直观、基于实际物理或数学模型。例如,在物理学中,将新发现的量子现象比喻为 “像一个微观世界的灯塔,照亮了隐藏在量子迷雾中的规律”,这种比喻在一定程度上符合物理学注重实际现象和规律的学科特点。而在人文社科领域,比喻可以更具文化内涵,但也要符合学科的理论框架。
考虑受众的知识水平和期望:了解论文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的知识背景和对论文的期望是什么。如果是面向专业的学术同行,比喻可以在保持专业性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深度;如果是面向跨学科的读者或者初学者,比喻应该更通俗易懂。
谨慎选择喻体和本体
喻体的恰当性:选择的喻体应该是读者熟悉的事物,并且与本体(研究内容)有合理的相似性。比如,在一篇关于大数据存储系统的论文中,将存储系统比喻为 “一个巨大的图书馆,数据就像一本本书籍,存储系统的索引和检索功能就像图书馆的目录和管理员,帮助用户快速找到所需的数据”,这个比喻利用了人们对图书馆的熟悉程度,很好地解释了存储系统的功能。同时,要避免使用可能引起歧义或者与研究内容关联不紧密的喻体。
本体的准确性:明确要比喻的本体是研究中的什么内容,是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还是研究对象的某种特性等。进行多方验证和反馈
同行评审和导师指导:在论文完成初稿后,通过同行评审或者请教导师来检查比喻是否合适。他们可以从专业角度和学术经验出发,指出比喻可能存在的问题。
预读者测试:找一些目标受众作为预读者,让他们阅读论文结论部分,观察他们对比喻的理解和反应。如果预读者对某个比喻感到困惑或者误解了研究内容,那就需要对比喻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