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刊简介
本刊1988年创刊,中英文混编,原为季刊,1996年改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由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办,主要报道国内外航空航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以及有关人-机-环境系统工程研究的新理论、新成果、新技术以及新动向。期刊设置有学术论著、文献综述、研究快报等栏目,本刊是我国载人航天及生命科学领域的核心期刊之一,目前被美国工程索引(EI)、医学文献联机检索系统(Medline)、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美国航空航天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分析和引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数据库(CSCD)、中国学术期刊网(CJN)、万方数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N)、中国科学工程期刊文摘数据库(英文版)、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中国航空航天文献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收录,是相关领域广大硕博士毕业生和科研工作人员发表英文论文和中文论文的大舞台。请将电子档投至信箱suhongyu@vip.sina.com,同时要求邮寄纸质稿件1份,单位介绍信1份(证明无失泄密、无政治问题、无一稿多投、作者署名无争议,在校生还需导师签字)、作者简介1份(必须有电子邮箱和联系电话)。
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对论文产生什么影响?
时间:2024-06-21 10:23:11
许多作者在投稿时,其目标期刊可能还未被列入预警名单,然而,当他们的SCI论文成功发表后,该期刊却被相关机构加入了预警名单。面对这种情况,不少作者会产生疑虑:当我的SCI论文发表的期刊成为预警期刊后,这会对我的论文使用产生影响吗?答案并非绝对没有,因为无论论文是在预警名单公布前还是公布后发表,只要文章出现在这个期刊中,就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具体影响的程度,则取决于各单位的具体认定。
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会对论文使用有影响吗?
有些单位会将预警期刊视为“黑名单”,但实际上,在这些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并不会受到各大科研机构的惩罚。例如,中科院等单位在发布预警名单时就明确指出:“期刊预警并非是对论文的评价,更不是对预警期刊上发表的每一项成果的否定。”因此,如果作者的论文已经成功投稿并被检索,且单位认可这一成果,那么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撤稿的。
SCI期刊数量众多,选择时需格外谨慎。建议作者在投稿前,先了解最新的SCI期刊预警名单,这些名单可以从单位、高校、预警SCI期刊官网以及SCI黑名单中获取。这样做可以避免选择那些已经被列入预警名单的SCI期刊。即使论文成功发表在SCI期刊上,其是否被单位认可,还需根据单位的具体要求来决定。为了确保论文的有效使用,应尽量避免选择预警名单上的SCI期刊。
任何一本被列入预警名单的SCI期刊,都不是无缘无故的。这些期刊在前期往往会表现出一些问题,例如:一期文章数量过多、版面费与期刊实际价值不符、稿件数量偏少、自引率过高(即该期刊刊登的论文过度引用本期刊的其他论文)、撤稿率较高以及刊登的论文质量过低等。
如果期刊展现出上述一种或多种特征,作者在投稿时就应格外小心。因为这类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的风险较大,甚至有可能被从SCI目录中剔除。如果作者明知某期刊有可能成为预警期刊却仍坚持投稿,就像许多作者明知所投稿的期刊质量不高却仍选择投稿一样,这可能会引起相关专业人士或单位的质疑,从而怀疑作者的投稿动机。
以上就是关于“当SCI论文发表的期刊被列入预警名单,会对论文使用产生影响吗?”这一问题的全面解答。希望阅读后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欢迎咨询云平文化在线编辑!